浅谈蛀牙的形成原因

蛀牙又称龋病、虫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那么蛀牙到底该如何防治呢?事实上,这就需要大家知道蛀牙是怎么形成的。蛀牙的形成主要与四个因素有关,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下面请跟随蒲地蓝可炎宁含漱液一起了解一下。

蛀牙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细菌是发生蛀牙的必要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这些致病的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屑等等物质会混合在一起,牙齿表面和窝沟中就会被沾满,形成牙菌斑或菌斑,其中的大量细菌产酸,造成牙齿的釉质表面脱钙、溶解形成蛀牙。所以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在饮食后没有及时清洁牙齿,导致食物残渣停留在牙齿缝隙之中,长期下来就可能形成蛀牙。

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蛀牙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唾液。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糖类,其中蔗糖在食物中最丰富,它引起蛀牙的作用也最强,当进入口腔后,细菌直接利用这些糖类加速繁殖,产生大量的酸,腐蚀牙齿表面,长期食用多糖食物容易导致蛀牙,所以食用甜品、糖果之类的食物应当适量。

牙齿是蛀牙过程中的宿主。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蛀牙产生有直接的关系。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窝内容易滞留细菌和食物残屑,而且不易清洁,导致蛀牙发病率增加。如果牙齿矿化不足,尤其是钙化不足,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抗龋性低,产生蛀牙的概率大。

蛀牙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即使导致蛀牙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蛀牙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蛀牙。

为了避免蛀牙的形成,平时可以注意从多种食物中补充钙质,如牛奶、豆浆及绿色蔬菜,保持营养均衡;坚持早晚饭后刷牙,进食后漱口,使用蒲地蓝可炎宁含漱液,预防细菌滋生,维护口腔健康;牙齿一旦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另外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早发现牙齿问题,早预防早治疗。